二十四節氣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6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註:本文轉載自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用於宣傳推廣「漢服」,版權歸原作者, 如有意見,敬請聯系。